序号
|
课题名称
|
主持人
|
单位
|
项目
类型
|
1
|
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历史研究
|
潘国琪
|
北京师范大学
|
委托
重点
|
2
|
高校学术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的媒介融合问题与对策研究
|
吉海涛
郭晓亮
|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
重点
|
学术期刊“共媒体云”发展模式研究
|
3
|
高校学术期刊出版数字化转型中的媒介融合问题与策略——理论探讨、模式选择与对策建议
|
孟 耀
|
东北财经大学杂志社
|
重点
|
4
|
中国高校社科学报改革路径评述
|
陈静雄
王 珊
|
泉州师范学院
学报
|
重点
|
5
|
“十三五”时期地方高校学报协同创新研究——以栏目创设与刊刊合作运营模式为中心
|
阮礼义
郑 镛
王勤芳
|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
集美大学学报
|
重点
|
6
|
学术期刊编辑的成长逻辑
|
杨 霞
|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
|
重点
|
7
|
高校学报在数字化出版中面临的
问题与对策
|
杨荣星
|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重点
|
8
|
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产业链优化研究
|
曾伟明
|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
重点
|
9
|
媒介形态嬗变与话语霸权的转移
|
王华生
|
河南大学学报
|
重点
|
10
|
学报发展与大学“双一流”建设研究
|
李 铄
|
北京大学学报
|
重点
|
11
|
“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编辑的
工匠精神
|
王 佳
|
长安大学学报
|
重点
|
12
|
基于SWOT分析的公安现役院校学报发展策略研究
|
刘彦超
马 龙
杜 彬
|
武警学院学报
|
一般
|
13
|
互联网时代学术出版版权保护及其
法律规制研究
|
王凤娥
|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
一般
|
14
|
媒体融合视域下高校综合性学术期刊
学术传播研究
|
李新根
张益嘉
|
东北大学学报
渤海大学学报
|
一般
|
15
|
“数字出版”嵌入与传统学术期刊
转型发展研究
|
孙慧宗
|
吉林大学
《现代日本经济》
|
一般
|
16
|
高校学报发展与高校“双一流”
建设研究
|
孟 超
|
西安工程大学
|
一般
|
17
|
中国高校学报“走出去”战略研究
|
陈世华
|
南昌大学期刊社
|
一般
|
18
|
高校学术期刊选题策划与栏目建设研究
|
詹 丽
|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
一般
|
19
|
用户体验视野下的学术期刊新媒体
转型路径研究
|
刘永俊
|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
一般
|
20
|
“两微一端”背景下高校学报出版模式创新研究
|
赵文青
|
江苏大学杂志社
|
一般
|
21
|
高校学术期刊选题策划与栏目建设研究
|
杨世武
|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
一般
|
22
|
高校学术期刊编辑角色研究
|
王丽爱
|
南京审计大学期刊社
|
一般
|
23
|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经济类学术期刊的发展研究
|
黄 燕
|
南京审计大学期刊社
|
一般
|
24
|
我国高校学术期刊体制机制改革问题
研究
|
马红鸽
|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
一般
|
25
|
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研究
|
魏晓虹
|
山西大学学术期刊社
|
一般
|
26
|
艺术院校学报职能定位与艺术学学科
建设
|
王 波
|
解放军艺术学院
学报
|
一般
|
27
|
互联网时代高校学报发展失衡与学术
传播体系重构
|
巴红静
|
东北财经大学杂志社
|
一般
|
28
|
学术期刊发展模式的代际更迭
——基于媒体融合战略的新视域
|
徐雅雯
|
东北财经大学杂志社
|
一般
|
29
|
高校学术期刊编辑角色研究
|
曹丽华
|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
一般
|
30
|
高校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的媒介融合
问题与对策研究
|
钟秋波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一般
|
31
|
中韩两国高校文科学报现状
与建设路径的比较研究
|
张克军
|
东疆学刊
|
一般
|
32
|
关于强化学报功能以及如何充分发挥
学报在高校“双一流”建设中的
作用的研究
|
韩国良
|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期刊社
|
一般
|
33
|
“互联网+”背景下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对网络出版人才培养的领航功能——基于陕西高校学报研究会的个案研究
|
石春让
|
西安外国语大学
学报
|
一般
|
34
|
高校学术期刊编辑的学术评价功能及其实现机制
|
金一超
|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
一般
|
35
|
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学术期刊选题策划与栏目建设研究
|
周永平
|
西安外国语大学
学报
|
一般
|
36
|
高校学报110周年发展史研究
|
肖时花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
一般
|
37
|
“互联网+”背景下学术期刊的经营与管理机制创新研究
|
温优华
|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
一般
|
38
|
“互联网+”时代高校学报编辑角色研究
|
钟晓红
|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一般
|
39
|
中西方学术期刊评价机制比较研究
|
尹玉吉
|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
|
一般
|
40
|
碎片化传播图景下学术期刊整合性服务研究
|
王 欢
|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
一般
|
41
|
性别刻板印象中的学术期刊女性编辑形象及其重塑
|
张文鸯
|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
一般
|
42
|
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研究
|
尹春霞
|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
|
一般
|
43
|
高校学术期刊学术生态研究
|
曹 骥
|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
|
一般
|
44
|
高校学报地方类栏目研究
|
舒仕斌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
一般
|
45
|
数字出版背景下学术期刊编辑角色定位的优化
|
赵建科
|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
一般
|
46
|
赵家璧的组稿理念及实践研究
|
庄艺真
|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
一般
|
47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民国大学学报与学术共同体的互动
|
陈义报
|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
一般
|
48
|
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伦理问题研究
|
李晶晶
|
暨南大学学报
|
一般
|
49
|
女性文学研究类专栏期刊选题策划研究
|
|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
一般
|
50
|
高校社科学报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
沈 秀
|
常州大学学报
|
一般
|
51
|
依托学科,突出特色,服务地方——高校人文社科类学报的发展现状与出路
|
黄晓玲
|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
自筹
|
52
|
学术期刊国际传播能力与传播方式研究
|
王 篆
|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
学报
|
自筹
|
53
|
移动互联网发展背景下建立学术期刊移动交互性数据平台的可行性探讨
|
熊亚菲
|
南昌大学期刊社
|
自筹
|
54
|
数字出版背景下学术期刊编辑角色的转变研究
|
时艳钗
|
丽水学院学报
|
自筹
|
55
|
高校学术期刊学术生态研究
|
罗红艳
|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
自筹
|
56
|
地方高校学术期刊选题策划与栏目建设研究
|
时 新
|
苏州市职业大学
学报
|
自筹
|
57
|
高校学报微信公众平台应用现状及运营模式研究
|
丛 敏
|
暨南大学学报
|
自筹
|
58
|
从“互联网+”到媒介融合:高校学报数字化转型的对策研究
|
占莉娟
|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学报
|
自筹
|
59
|
高校学术期刊媒体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
吴 星
|
河北地质大学
学术传播中心
|
自筹
|
60
|
高校学术期刊编辑角色研究
|
罗传清
|
河池学院学报
|
自筹
|
61
|
东北三省高校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
徐铭瞳
|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
|
自筹
|
62
|
“互联网+”条件下高校出版优质作品推广传播研究
|
邓 菁
|
东北财经大学杂志社
|
自筹
|
63
|
数字时代高校学报发展研究
|
宋 宁
|
延边大学学报
|
自筹
|
64
|
高校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的媒介融合研究
|
孙 艳
|
东北财经大学杂志社
|
自筹
|
65
|
中国学术媒体国际传播能力与传播方式研究
|
许 佳
|
吉林大学
《东北论坛》
|
自筹
|
66
|
高校学报数字化出版转型研究
|
吴志猛
|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
|
自筹
|
67
|
高校学术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的媒介融合问题与对策研究
|
朱学平
|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
自筹
|
68
|
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学术期刊发展研究
|
刘建朝
|
三明学院学报
|
自筹
|
69
|
“互联网+”与地方高校学报编辑的
职业适应研究
|
龚 勤
|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
|
自筹
|
70
|
基于大数据的学术期刊社交媒体知识服务运营比较研究
|
王 妍
|
荆楚理工学院期刊社
|
自筹
|
71
|
“互联网+”时代的知识服务:高校学术期刊的多元化发展研究
|
陈 媛
|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远程教育杂志》
|
自筹
|
72
|
农业高校文科学报特色化办刊的再思考
|
佘小宁
|
山西农业大学期刊社
|
自筹
|